分享一些前陣子拍的照片也順便記錄一下2014年至今有在進行繁殖的品種。
Aphyosemion bochtleri "GWW 86-11"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款A屬鳉魚之一. 體表有著很漂亮層次的鮮豔顏色, 不過度害羞的個性因此總是常常出現在缸的前面等待食物. 大約是九月時和Mah一起從舊金山鳉魚協會的聚會中拍賣得到, 到目前為止確實讓我總是在餵食時會多看兩眼.
根據資料上來看, 繁殖的難度不低, 產卵量不高並且受精率也不高, 需要的水溫也偏低, 和D屬一樣是非常典型的冷水魚. 手上約莫有七種多年生鳉魚屬於冷水魚的溫度範圍, 目前是在那些缸上再加掛風扇, 讓溫度保持在20-22度間. 在這溫度範圍間, 很明顯感覺到這些冷水魚的活力旺盛許多. 平常餵食以活餌:水蚤, 白蠕蟲, 黑蟲為主.
Aphyosemion coeleste "RPC 5 TITI"
從美國魚友John Metzger那拿到的A屬鳉魚, 這也是一款需要較低溫度的品種.這類魚在這通常被稱為Cold Water Fish (18-22C之間是最適合溫度)
這款鳉魚的顏色和其他A屬稍不相同, 魚也不算害羞不太怕鏡頭, 公母魚蠻愛聚集在一起游動, 目前有一公兩母在一自然繁殖缸中繁殖, 比起D.Fulgen來說, 這款鳉魚的產卵似乎較低很多, 卵的受精率也不高, 繁殖難度比D屬該是略高.
母魚的顏色很素, 公魚的顏色大體分成兩段, 體型大約最大5-6cm內, 在適當的燈光下算是很漂亮的一款魚種.
Diapteron fulgens "LEC 93-3"
大約是在10月初,從美國中部的資深魚友John Metzger手中得到數款A屬(Aphyosemion)鳉魚. John Metzger和Gary Greenwood兩位曾在JAKA發表如何使用泥炭蘚自然繁殖多年生鳉魚的文章, 他們以此方法成功繁殖了幾乎所有A屬品種, 除了更簡單維護的優點外, 更帶來比定期人工收卵孵化法更高的產量和更健康的個體.
從JOHN手中拿到的兩對Diapteron fulgens "LEC 93-3"和我之前從東歐Jiri那拿到的LEC 93-7不太一樣, 似乎是同年採集但是在不同的採集地點. 由於目前從Jiri那拿到的卵孵化後的仔魚還沒發色, 所以還無從比較起. (也可能是其中一個人弄錯了編號)
目前缸子採用自然繁殖法繁殖, 溫度加掛了風扇保持約在20-22度之間, 魚隻從拿到時顏色和體型就一直在很好的狀態, 近來由於餵食黑蟲所以似乎產卵量也不少, 目前有另外收卵孵化了一些仔魚出來.
這款鳉魚在個性上略顯神經質, 平常不太看的到蹤影, 拍照時也會躲鏡頭.個人認為對比另外某些難搞的A屬鳉魚,D屬鳉魚算是繁殖難度不算太高的品種, 最大的關鍵在於溫度, 可以明顯感覺到在較低溫下(20度左右)會比較有活力 . 目前D. fulgens是我繼diapteron georgiae和D. cyanostictum後成功繁殖的第三款D屬鳉魚.下一款要嘗試的是還在仔魚階段的D. abacinum, 希望之後也能有好結果.
Aphyosemion ocellatum "NZENZELE"
Aphyosemion wachtersi "FCO 2011/4"
從魚友John那拿到的A屬鳉魚. 手中有兩對很年輕的成魚, 觀察了一陣子發現應該還沒有開始產卵, 根據一些所得資料, 似乎要到六個月大後才會開始繁殖, 和Col一樣也是一款繁殖難度不低的品種, 除了需要低溫環境外, 卵的受精率也不高.
Wac很不怕生, 在拍照的時候不太理會鏡頭鑽進鑽出的, 公魚顯色後其實有點D屬的感覺, 母魚基本上很典型的A屬素雅. 這缸目前也是用泥炭蘚在自然繁殖, 平常的飼料主要是水蚤, 黑蟲, 白蟲和蠕蟲當主食, 偶而配合BBS.
Epiplatys bifasciatus "PATANI NG MM 14"
Epiplatys屬一直都算是很好飼養維持的多年生鳉魚, 較大的嘴巴和喜歡在上層接近水面游動是特徵. 對於人工飼料的接受度很大, 差不多什麼都能吃也挺貪吃的. 在BIF之前我曾經也飼養過DAG和TOR(現在依舊還是有DAG仔魚), 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們旺盛的生命力, 應該算是鳉魚各屬中皮最硬的一種吧, 常常被我換來換去到各種缸沒刻意對水也依舊活的好好的, 混養大魚小魚也依然故我, 對新手來說剛是很好入門的魚種.
這款BIF是在10月的聚會中得到的野生魚, 是今年14年從奈及利亞採集到的新地點, 目前有兩公一母, 公魚有發色的特徵但到現在毛線上還沒收到卵, 根據資料顯示似乎也是一款繁殖上不太容易的品種. 個性上比較敏感, 被驚動時會快速游動躲避起來, 所以真的不太好拍. 不過在適當的燈光下, 身體和魚鰭斑紋還挺漂亮的, 嘴巴雖然偏大但是我覺得比例上比DAG和TOR好看.希望來年能夠順利收到卵讓這款野生魚維持下去!!
Fundulopanchax arnoldi "UGHELLI NG MM 14"
今年得到最有意思一個品種, 從奈及利亞直接運輸過來的野生魚.
剛拿到手時還是亞成, 部分魚支還沒有發色完全, 發色後最後是兩公四母, 意外有效率的繁殖比例.
魚支體型不大, 成魚大約5-6cm, 個性不算害羞, 普通好動, 在有人接近時會躲一下, 但之後又會跑出來亂竄. 公魚橘黃的身體帶著特徵的三角形尾鰭, 母魚背鰭和尾鰭的斑點也挺好看的.
初期以毛線收卵, 但完全沒有收穫, 後來換成土罐後意外的爆發大收穫.
這款魚據稱在水族市場上消失好多年了, 不過目前觀察來看, 應該在明年開始就會慢慢又會看到他的蹤影了...
這款是我最喜歡的兩個Riv屬鳉鱼中的其中一個, 手中這對魚是在9月份舊金山鳉鱼協會聚會中拍賣得來的.入手時是一對很年輕的對魚, 公魚才恰恰剛剛顯色, 一直到前陣子發現尾鰭拉的更長才特地拿出來拍照.
基本上不是很害羞的魚, 偶而在餵食時會看到他們跑到前面來搶食. 已經有發現偶而在毛線上能看到卵, 魚隻體型很小(4-5cm max.), 但卵卻頗大顆, 剛出生的仔魚不算大, 建議還是以草履蟲為主食. 目前有很少數的仔魚在另外養成中, 希望日後也能看到缸裡面也會有自然繁殖大的仔魚出現.
有鑒於Riv屬知名的跳躍能力和XIP鳉失敗的慘痛經驗, 從頭至尾徹底的加蓋密封是絕對必要的.
(他們絕對能抓住那一點點的時間和空隙就做好變成魚乾的準備.......)
Scriptaphyosemion guignardi "MAMOU"
幾個月前從一個舊金山鳉魚協會的魚友手中得到這品種的亞成魚數支, 算是一款相對活潑的品種. 飼養上難度堪稱簡單, 活餌和人工飼料都吃, 對水質的要求也不算太高
體色算是比較罕見的深色系, 是我個人蠻喜歡的低調類型. 比較有趣的是隨著燈光和魚支本身情緒的變化, 會有暗藍色/暗綠色/暗紅色 三種不同的變化, 體型約莫6-7cm大小...
九支亞成魚中最後得到的是七公兩母,目前把三隻公魚拿出來到草缸中和其他魚混養觀賞用
去年中從巴西人手中拿到的龍紋珍珠卵,歷經波折(包括自己做了些蠢事), 終於有那麼一對倖存下來.
根據Killi-Data上所述, N屬鳉魚在刻意只放兩支仔魚在一個容器中的情況下, 得到一公一母的機率極高, 很有趣的S屬似乎和N屬在仔魚成長過程中決定性別的方式也有著類似的潛規則, 而我實驗了此方法, 在樣本數還不高的情況下也有著不錯的成功率.
龍紋珍珠鳉是一款成熟較慢的品種, 仔魚的體型成長速度較S.Costai要快, 但性成熟產卵的速度明顯較慢,並且有著惡名昭彰的低產卵和受精機率, 是一款相對珍貴(昂貴)的品種. 另外, 此款鳉魚在個性上屬於很害羞的品種, 類似於Costai喜好躲在隱密處或是水草濃密處, 平常並不容易看到其身影, 在仔魚時期也幾乎都躲在moss下, 不會單獨游在空曠處. 目前正以泥炭蘚輔以泥炭土準備收卵看看.
由於我手邊這對成魚還太年輕, 所以照片上並不如北辰大的魚來的美艷. 期待之後能能有好收穫可以保種下去並拍攝到更好的照片!!
ES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