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引用連結, 煩請聯絡告知blackeirose@gmail.com, 謝謝!

Thursday, October 9, 2014

Fish breeding — Sphagnum Moss w/ Diapteron (泥炭蘚繁殖法和D屬將魚) - 續

還記得在今年6/12時發過一篇關於使用泥炭蘚繁殖D屬鳉魚的方法. 該篇文章在以下連結:

經過約四個月的實驗和其間的不斷修正及請教我的導師(Mentor) Ryan Grisso, 終於在昨晚仔細觀察Diapteron Georgiae 'GBBS99-19' Diapteron cyanostictum 'Makokou'的兩缸裡發現約兩公分的亞成魚明顯出現在泥炭蘚上層游動索食, 同時親魚也完全沒有任何攻擊的現象出現. 雖然還沒有時間去確認整缸到底出現了多少仔魚, 不過已經成長到明顯可見也算是符合當初老外玩家文章內容的狀況, 事實證明這樣的方法是可行而且很容易維持.




大概簡述一下過程:

6月中-8月底
在六月設缸後放魚後, 並沒有特地去觀察缸裡有沒有繁殖行為, 由於測試此自然繁殖法, 所以並沒有放毛線球收卵. 在六月中到八月底之間, 魚隻的狀況一直都頗好, 在餵食時都會主動出現到前面搶食, 缸裡也沒有爭鬥出現.

溫度: 25-27
水質: PH~6.5 偏軟
過濾: 雙管水妖
餵食: 蠕蟲(Grindal Worm)和水蚤(Daphnia: Russian Red / Magna)輪流餵食, 一天一次
換水頻率: 2-3 50%

大約在8月底時, 把缸子拿出來察看, 並沒有發現仔魚(也可能躲在泥炭蘚下), 當下覺得有點失望. 於是再次跟導師Ryan Grisso請教, 並上網再次仔細研究相關討論, 發現摒除溫度的因素(D屬通常需要更低的溫度, 最適合約度約18-22)換水頻率過低可能是沒有收穫的原因, 雖然我主要都餵食適量活餌, 不過水質如果不夠好易讓D卵感染水霉, 因此推估此原因是失敗的主因.

9-10月初
在分析了所有資料後, 我把換水頻率改成每週一次, 每次約30%-50%, 同時在每日正規的活餌餵食外, 再加上半管的BBS(Baby Brine Shrimp), 因為有餵食BBS, 所以較短的換水頻率可以減少死蝦卡在泥炭蘚中造成水質變差而殺死卵或仔魚. 餵食BBS的主因是雖然泥炭蘚能提供一定量的微生物給仔魚, 不過待仔魚成長到一定大小後, 單靠那微生物並沒有辦法順利再長大.
這樣的方法持續一個多月到昨日, 明顯看到兩缸各有約2公分的仔魚在上層游動, 我估計泥炭蘚裡應該還有其他的仔魚.

溫度: 25-27
水質: PH~6.5 偏軟
過濾: 雙管水妖
餵食: 蠕蟲(Grindal Worm)和水蚤(Daphnia: Russian Red / Magna)輪流餵食, 淺盤孵化BBS半管, 一天一次
換水頻率: 每週 30%-50%




10月初後
大約在發現仔魚的前幾天, 其實已經開始又有第二次調整, 這次是加掛了風扇嘗試再降溫, 根據Ryan所言, 在適合溫度下D屬會更加的瘋狂繁殖, 因此加掛風扇後, 目前水缸約保持20-22度左右. 同時有在缸裡各丟了一顆毛線球, 除了想試試看收卵外也提供更多的遮蔽

另外, 還有一缸XIP藍帶彩虹鳉也以此法實驗, 昨日並沒有看到仔魚, 由於此魚本來就較羞澀和不愛移動, 所以在翻找之前不敢斷言成功與否. 不過以目前觀察所見, D屬以此方法繁殖可以說是很適合並且簡單, 在約2.5加侖中的繁殖缸就能很順利的自然繁殖, 平日所需的動作也只有定期換水和給予適當的食物. 事實上此法在美國AKA中有被大量使用, 其中最早發表的是從威斯康辛的高手中分享出來的, 該玩家曾連續多年以此法繁殖鳉魚獲得AKA的年度聚會中的獎項. (請恕我忘記名字).

前想試試看收卵後來嘗試acriflavine toothpick dip法來試試看降低水孵卵水霉機率, 根據Ryan所言, 他以此法成功繁殖過大量的D屬各品種, 而沒有碰過水霉感染現象.

如果此文章還有後續, 就會跟大家分享acriflavine toothpick dip法的成效還有最新的配置方法成效如何.


2014 E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